主题为“DeepSeek:回望AI三大主义与加强通识教育”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吴飞教授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专题报告。从人工智能的起源——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讲起,回顾了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三大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人工智能的影响。深入探讨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架构和训练方法,重点介绍了浙江大学参与研发的DeepSeek模型,阐述了在模型算法和工程优化方面的创新突破,以及开源开放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和生态发展的意义。强调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介绍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果,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及科普工作。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GPT),深刻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呼吁加强人工智能伦理和素养教育,推动技术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站长推荐:
获取《DeepSeek:回望AI三大主义与加强通识教育》
《Chatting or Acting? – DeepSeek的突破边界和浙大先生的未来图景》
PDF原文件,扫码关注回复: 20250221
从达特茅斯启航的人工智能三大主义
- 回顾人工智能的起源,特别是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方向的奠定。介绍了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三种主要的人工智能研究范式,并探讨了它们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从ChatGPT到DeepSeek
- 讨论从ChatGPT到DeepSeek的技术演进。介绍了ChatGPT的技术架构(如Transformer模型、自注意力机制等),以及DeepSeek在模型算法和工程优化方面的创新。同时,探讨了DeepSeek在降低算力成本和提升效率方面的突破。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 介绍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面的努力,包括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发布相关教材和培养方案。强调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对于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重要性。
- 人工智能:通用目的技术(GPT)
- 讨论人工智能作为通用目的技术(GPT)的特征,包括其普遍适用性、动态演进性和创新互补性。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介绍浙江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背景和目标,包括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培养跨学科师资队伍、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等。
- 浙江大学发布《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
- 介绍《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构成、培养目标和策略。强调了知识、能力、价值和伦理在人工智能素养中的重要性。
- 浙江大学发布《高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
- 讨论高校教师在智能时代应具备的人工智能素养,包括育人理念、智能教育知识、人机协同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 从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系列教材
- 介绍浙江大学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教材建设方面的进展,包括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的出版。同时,启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 人工智能体系化人才培养载体
- 探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多种载体,包括微辅修专业项目、双学位项目、交叉学科课程等。强调了体系化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 基础教育中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 介绍浙江大学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实践,包括与中小学合作建立创新研究中心,开发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学案例和课程。
- 人工智能科普通识读物
- 介绍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科普方面的工作,包括出版《走进人工智能》有声通识数字栏目和科普通识读物。强调了科学普及在提升公众对人工智能理解中的作用。
获取《DeepSeek:回望AI三大主义与加强通识教育》
《Chatting or Acting? – DeepSeek的突破边界和浙大先生的未来图景》
PDF原文件,扫码关注回复: 20250221